彬县职教中心
示范校建设成果推广方案及下一步工作安排
为贯彻落实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要求,总结和展示示范学校建设成果,交流和推广示范学校改革经验,特制订彬县职教中心《示范校建设成果推广方案及下一步工作安排》意见。
一、示范校建设成果
经过两年的示范校建设建设,我校重点构建了“654人才培养模式”及四个重点建设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新的课程体系,制定了包括四个重点建设专业课程在内的63门课程标准,实现了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课程体系与职业标准相融合。与山西华兴科软公司合作,共同开发了示范校建设展示平台及各重点专业建设平台,开发3门精品课程平台。编写17门工学结合校本教材、开发21门主要课程课件、完成了4个专业教学资源库,新建、改、扩建实训室12个。
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培养专业带头人8名、骨干教师16名、“双师型”教师19名、聘请25名企业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制定体制机制创新和校企合作管理制度、办法等6项,与7家企业“订单”培养423名学员,完成7000多人次的社会培训及技能鉴定,相比原计划已经超额完成任务。
健全了包括学校管理、教学和服务等各个领域的管理制度,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校园文化,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特色办学的环境氛围进一步优化,毕业生就业率达98.06%。
二、成果推广目标
长期目标:及时推广示范校建设成果,是体现示范性和发挥示范作用的的重要形式与途径。一是重点专业建设成果要及时向校内其他专业推广;二是示范校建设成果要及时向其他学校推广;三是示范校建设成果要及时向行业企业推广。
短期目标:立足于本校,以“职业导向、学做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新课程体系核心课程为重点,通过全体科任教师的共同努力,建设体现本课程体系教育改革最新特色、在省内外具有一定影响与示范作用的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和网络精品课程。在全体教师实践应用中不断完善,推动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改革,从而提升专业的教学质量。
三、具体措施
(一)创设示范校建设成果展示平台
围绕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骨干、引领、辐射”的总体目标和“改革、创新、示范”的核心主线,全方位呈现示范学校建设经验成果,多角度展示改革发展案例典范和实施历程,在广大教师中呈现可考核的业绩、可展示的成就、可交流的经验、可推广的案例、可共享的资源。定期开放示范校成果资料展示室,供教师参观、查阅资料;同时要求全校教师经常登录示范校建设网址,学习、参考我校示范建设成功的经验、做法,并将其运用到日常的教育教学之中。
(二)组织召开会议,专题安排示范校建设成果的推广和引领辐射工作。
1、通过讨论、调研,总结一年来示范校建设成果的实践效果及作用,反馈人才培养方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的实效性、示范性。
2、对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调研,落实学生见习、实习计划。
3、推广示范建设专业,引领辐射周边专业的建设。安排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带领本专业成员,努力探索先进的教学手段,承担校内“示范课”及课题研究工作,做大做强重点建设专业,其示范校对辐射专业起到引领作用。
(三)加强网络资源的推广和应用
完善校园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加强网络资源的推广和应用。在广大教师中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效率,改变教与学的方式,并逐步将教育、教学和管理架构到信息化的平台上,打造数字化的教育环境,提升信息化的发展内涵。
1、目前我校数字资源运用情况
目前学校拥有和使用的数字资源主要有:(1)学校教育网站。网站具备信息展示、信息发布功能及部分网络应用功能。(2)教师自制部分教育教学资源。例教案、课件、论文、录像课等。(3)学校购买了部分学科教学光盘、教学软件资源。
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情况:学校共有教学人员教师118人,经过多轮培训后,大多数教师已经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比如会应用教学媒体,上网查找资料,制作基本的教学课件等;大部分教师都在自己教学中尝试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活动。但是还有部分教师对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还缺乏信心,积极性不高,对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具有依赖性,不愿意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2、开展“数字化校园推广运用技术培训”活动,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应用能力。
结合我校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的实际情况,以教育信息化应用推广为抓手,联合网络中心,在全校教师中开展信息技术及网络平台使用技术培训活动,提升教师的岗位技能和信息化素养。通过培训,强化教师自觉运用教育信息资源的意识,使全体教师均能熟练操作使用计算机,运用办公软件和课件制作平台,能够进行资源查询、学习、下载、上传信息等,具备利用多媒体网络和电教设备进行多媒体教学的技能,更好的开展教育教学实践服务。
3、利用现成的网络教学资源,提高教师的课程资源的整合能力。
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和学校网络平台上的信息资源,通过浏览资料、内容整理、提出见解、组内研讨、评论交流等活动,转变教师的学习方式,鼓励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制作出较高质量的课件、教案、多媒体资料等,丰富学校资源平台,实现校内资源的共享,为教师的教学提供方便。
(四)通过开展问卷调查、教师座谈会等各种类型的教学研讨活动,激发教师自觉使用、积极推广示范校建设成果的热情。
为了倡导教师积极使用和推广示范校建设成果,在广大师生中开展“示范校建设成果教学资源使用情况”的问卷调查;定期组织召开教师座谈会,就教学资源使用和推广情况进行沟通交流;利用学校网络平台组织教师开展网上教研活动,具体包括集体备课说课、网上评课、撰写教学反思、点评教学案例、解答教学问题、积累学科资料等,通过教师博客、主题论坛等多种形式,实现资源共享,促进教师队伍的共同提高。
四、下一步工作安排
目前,我校示范校建设成果的运用和推广工作虽然已经拉开序幕,但进程较缓,学校数字化网络资源较少,使用效率不高。为此,学校将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组织人员建立功能较为完善的信息化网络平台,促进数字化网络资源的推广和应用。为此,我们下一步还需做好下面几个方面的工作:
1、加强数字资源库的建设。
(1)收集教师的优秀教案、课件、论文、录像课等教育资源。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提供一定数量的优质教案、课件或论文。并拍摄优秀教师的课堂录像,存入学校网络资源库,充实教学资源库的内容。
(2)建设电子图书室、阅览室。
(3)加大资金投入,购买部分主要学科的教学资源、教学软件,充实我校的网络资源库。
2、继续完善学校教育网站功能,将学校网站建设成为学校信息化应用的主要平台。
(1)扩充学校网站的容量,增强网站的应用性功能,充分体现学校形象的展示功能、教育资源的集成功能、师生个性特长发展的舞台功能、学校、家庭和社会一体化的教育功能。
(2)及时更新名师采风内容,展现教师教育教学特色,实现资源和成果共享。
(3)开辟教学网络应用支撑系统
建设教师电子备课系统、课件制作系统、网络办公系统、信息服务系统、教育管理系统等。
3、开展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课堂教学展示活动。在示范校建设中涌现出的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中开展教学展示活动,达到专业示范、引领作用。开展“示范课”“活动,其流程为:教案及相关课件上网——开课——说课——评课(教师网上评、专家评)—— 颁奖。并将展示课录制成课堂实录,放在网络平台上,供网络教研之用。通过教学展示活动,使教师在表达自我经验,分享他人成果的过程中得到收获和提高,形成同行之间交流与合作的氛围。
五、活动时间:5月13日——6月26日
六、保障措施
1、强化组织领导和技术保障。成立领导小组,加强对示范校建设成果推广工作的领导和督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教务处,负责此项工作的组织管理,网络中心负责技术指导和服务支撑工作。
组 长:王银亮
副组长:孙立敏
成 员:李选、高强、田丰、任东平、黄进仓、杨明礼、高 恒、
马光远
2、加强示范校建设成果推广工作的经费。将数字化校园建设、运行、维护纳入经费预算。
3、加强培训、运行、推广工作的考核督查。
七、几点说明
1、各系要组织科任教师认真落实,积极地运用示范校建设成果,自觉履行成果的推广者、创新者。
2、每学期末,学校将进行一次网络教学资源使用率评比活动,对使用率高的系、科任教师进行表彰。
3、每学期末,学校将开展一次优秀电子教案、课件、论文、教学实录展示评选活动,在校园网上进行上传,建立名师档案。
4、要求全体老师积极参与到此项活动之中,自觉提高个人信息化教学能力,更好的教书育人。
2015、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