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在线咨询
咨询热线
029-34924119
咨询组:
招生咨询
QQ:
咨询时间:
9:00 - 17:30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8 彬州市职业教育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2012719号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西安

数字平台 | OA办公 | 资源库 | 家校通 | 数字图书馆 | 证书查询
地址:彬州市泾河新区教育园区 电话:029-34929010(招生办) 34924377(安置办)
邮箱:
157805423@qq.com QQ:157805423 邮编:713500

可信组件
彬州市成人教育中心2023年春季招生简章
彬州市职教中心召开解读《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专家讲座
教育部教育惩戒新规3月1日起实施
彬州市职业教育中心2020年度教育教学年度质量报告
彬州市职业教育中心2021年春季开学报到工作顺利开展
彬州市职教中心关于冬春季火灾防控工作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
彬州市职业教育中心2021年元旦致家长的一封信

视频专区 / VIDEO

开学第一课丨彬州市职业教育中心邀请彬州市检察院开展“以案说法”进校园活动
咸阳市人社局领导莅临彬州市职业教育中心考察工作
彬州市职业教育中心全面开展“讲述立德树人故事 深化五育并举实践”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春节慰问送温暖 真情关怀暖人心丨市教育局领导深入职教中心开展节前慰问活动
彬州市成人教育中心2023年春季招生简章
【喜报】热烈祝贺彬州市职业教育中心张静、郭慧娟老师获得2022年陕西省中职学校“教学能手”称号
喜报 | 热烈祝贺彬州市职业教育中心在2022年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比赛中获奖

资讯详情

陕西省彬县职业教育中心国家示范校“后示范”建设规划

作者:
来源:
2016/03/10 10:16
浏览量

  陕西省彬县职业教育中心

  国家示范校“后示范”建设规划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深化职业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探索国家中等职业教育示范校“后示范”建设工作要求,着力抓好“更加注重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更加注重现代职教体系建设,更加注重深化关键领域改革,更加注重开展职教集团办学,更加注重技术技能积累创新,更加注重传承创新民族文化,更加注重加快发展继续教育以及更加注重承担先行先试任务”八项后示范重点建设任务,充分发挥示范学校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努力实现我校和辐射院校办学质量的快速提高,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工作规划。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教育示范学校“后示范”建设总体要求,以现代学徒制模式为方向,深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以示范校建设成果为支撑,加强示范校建设成果的持续运用与更新;以市场需求与专业设置对接为出发点,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新机制;以数字化资源平台为依托,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创新;以师资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为切入点,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开展现代学徒制下的理实一体化教学,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同时,在巩固建设成果、提高我校办学质量的基础上,加强延伸示范、共建共享、引领辐射力度,与本地区职业院校协同开展互联、交流、共建工作,带动本地区同类院校快速发展。

  二、总体目标

  1.巩固示范学校建设成果,加强成果的持续更新与运用,以现代学徒制建设为契机,深化学校教育教学关键领域改革,推动各专业整体教育教学综合改革。

  2.以四个重点建设专业为龙头,促进学校专业品牌建设和特色专业建设,探索以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为重点的家庭农场经营专业方向建设。探索、构建适合工业2.0时代需要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开展现代学徒制品牌专业建设,提高专业教学质量。

  3.以数字化资源平台为基础,充分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深入开展现代学徒制办学模式下的“做学一体化”教学活动,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模式和方法的创新。

  4.加强现代学徒制师资培养和实训基地建设,为现代学徒制试点提供优质师资与实训条件。

  5.重视职教集团办学,完善并创新校企合作机制,搭建校企、校校互动平台,推进校企深度融合和校校深度合作,进一步完善“共建、共享、共赢”的校企合作新体制。

  6.完善、创新多元评价体系,强化质量意识,结合行业企业职业标准,培养企业需要的优质人才。

  7.拓宽成人教育和社会培训渠道,加快发展成人及继续教育。

  8.全方位、多途径提升我校社会服务能力,为企事业单位、农民及社区提供技术服务、成果转化、员工培训等业务支持,帮助企事业单位、农民解决生产及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升学校职业培训、服务社会的水平。

  三、具体工作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示范学校,承担着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先行先试和辐射带动的历史使命,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内涵建设,全面提高我校办学质量。同时,要以绝对的优势带动本地区同类院校快速发展。为此,我校2016-2017年度后示范建设应重点以下八项工程:

  (一)成果运用与持续更新工程:

  责任部门:教务处、专业系

  主要工作:

  1.建立示范校成果运用检查机制,制定相关制度,加强示范校教学资源、教材等优秀成果的运用,推行成果运用监督考核机制。

  2.加强校企合作,深入调研,在现有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课程标准基础上,开发、构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并应用于教学。

  3.开发辐射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加快辐射专业建设。

  4.开发、建设适于现代学徒制教学的课程和教材,并投入教学。

  5.定期(每学期一次)对职业教育集团内、外兄弟学校开展专业建设、课程开发、师资培训等业务,切实做好示范校的示范引领工作。

  (二)专业品牌建设工程:

  责任部门:招就处、教务处、专业系

  主要工作:

  1.重视行业、企业进校指导工作,定期召开专业与产业对接专题研讨会(每学期至少一次),开展现代学徒制专业建设与指导工作。

  2.在国家示范校四个重点建设专业基础上,通过调研,增开发展空间大、社会需求大、就业形势好的特色新专业,扩大我校生源规模。

  3.参与建设校外实训基地,为四个重点专业及相关辐射专业拓展6个以上综合实力强、适合我校学生实习的校外实训基地;想方设法引进生产性项目,与企业共同开展教、产合作业务,为学生打造真实的学徒制工作环境,优化学徒制“车间化”的教学模式,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4.建立较为完善的专业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和毕业生就业质量持续跟踪体系,推进岗位能力培养和就业质量提升工作。

  (三)课程体系建设工程

  责任部门:教务处、专业系

  主要工作:

  1、进一步提炼四个重点建设专业课程体系成果,面向岗位群及工作过程,在完善“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以项目课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基础上,构建现代学徒制教学的课程体系。

  2、加强专业群内课程内容的整合,引进行业企业新知识、新技术、新标准、新设备、新工艺、新成果,校企参与,整合、开发适合学徒制的课程及特色教材,并投入使用。

  3、开发、建设新开发的教材对应的数字化课程资源。

  4、深入开展现代学徒制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灵活运用项目教学、现场教学、案例教学、模拟教学、仿真教学,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在实际工作任务中实现“教、学、做、产”合一。尝试推广移动学习。

  5、提升教师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进行课程资源整合和教学的能力。尝试构建信息化智慧课堂,为学生随时随地学习知识与技能提供条件和帮助。

  (四)卓越师资团队建设工程:

  主要责任部门:科研处、专业系

  主要工作:

  教学团队的质量是示范学校创省内一流、国内领先的关键。在“后示范”建设时期,依据“培、引、聘、研、”的原则,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方式,实施卓越师资队伍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切实提高我校教师的教学能力科研能力。

  相关部门要制定相应制度、并认真落实,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师资培养工作:

  1.加强卓越师资建设

  加大教师培训经费投入,提供机会,加强名师队伍和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培育“专业化”专业带头人和科研人才,加强包含名师、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在内的卓越师资团队建设。

  2.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通过调查和研究,制定教师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和教师职业技能评价体系,充分激励和提高教师进修培训的积极性,让更多的教参与培训学习,提升职业能力。

  3.促进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

  通过开展教学科研协同创新,整合学校和企业的项目资源、为教师开展教学科研活动提供大力支持,加强教学科研指导工作,努力在教学科研方面出成绩,并用以指导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深入开展。

  4.促进教师实践能力的提高

  与企业合作建立师资培训基地,定期输送专业课程和文化课教师以培训学习或参观考察的形式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了解企业最新技术,参与企业的技术攻关,为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提供条件和机会,大规模培育能够胜任现代学徒制教学的双师型教师。

  5、利用互联网和先进的工业软件的优势,提升教师运用互联网进行课程资源整合和教学的能力,提升教学效果

  通过卓越师资团队建设工程,构建一个普通教师→“双师”教师→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名师的进阶式发展路径,形成有利于促进教师发展的有效机制,为“后示范”建设提供人才支持。

  (五)校企合作推进工程:

  责任部门:招就处、专业系

  主要工作

  1.探索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机制

  利用示范学校建设期形成的优势和基础,搭建与行业及区域经济发展有效互动的平台,成立由行业专家、企业技术人员和学校优秀专业教师组织的校企合作工作室,在专业建设、教育教学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建立“共建、共享、共赢”的校企合作模式,打造“教、学、产”全一的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新机制。

  2.建立、完善合作企业对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监督评价机制,继续与企业共同评价人才培养质量。

  3.创新职教集团办学模式

  通过职教集团创新集团化办学机制,与集团成员院校共建共享包含技术、设备、人才培养等领域的平台,形成良性的集团合作互动机制。

  (六)社会服务能力提升工程:

  责任部门:成教处、专业系

  主要工作:

  (1)全面提高学校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服务和成果转化的能力,帮助企业和社区培训职工,解决企业和社区在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2)发挥我校优势,扩大农民工等社会人员短期培训业务,为彬县县域经济建设贡献力量。

  (3)扩大继续教育、学历教育办学的路子和规模,加强成人教育培训质量。

  (七)提升科研能力工程

  责任部门:科研处

  主要工作:

  1、加强教育科研管理

  做好省、市、县各级课题的申报、研究和结题工作,定期举办教育科研讲座,提高教师教育科研理论水平。

  2、切实组织好教科研活动

  加强教研组建设,指导教师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教学研讨、交流、反思活动,自觉探索课堂教学规律,重视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教法,在研究和反思中提高教学实践能力。

  (八)教育信息化提升工程

  责任部门:宣传部、专业系

  主要工作:

  1、通过科学、合理、系统的顶层创新设计、依靠先进技术支撑、紧扣职业教育需求,建设集网络资源、仿真实训、视频资源、数字图书等内容的数字化教学资源。

  2、按照专业课程资源共建共享原则,建设特色教学资源,依据专业特点,建设包括课件、教学设计、教案、学案、案例、教学素材、教学视频、微课、2D、3D动画在内的四个专业教学资源库。

  3、强化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培训、提升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和数字化资源教学的应用能力。

  九、德育特色创建工程

  责任部门:学生处、专业系

  主要工作:创建现代学徒制背景下的德育教育特色

  1、从制度创新入手,成立有企业的参与的德育工作委员会。

  2、从“8S”管理入手,深度推进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

  3、从快乐人生教育入手,着力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促进健康人才培养。

  4、以社团为载体,构建了红色理想、绿色公益、蓝色技术和金色艺术“四彩”校园文化活动体系,形成品牌社团。

  5、以“一班一品”、“一团一赛”、“一系一节”为载体,构建“三级递进式”职业素质竞赛体系。

  四、工作日程安排

  1.三月份,各部门依据本规划,制定各项工作的单项工作方案。

  2.四月份,下达工作任务,各项建设工作全面展开。

  3.五月份,召开各项建设工作协调会议,解决存在问题。

  4、六月末进行各项工作阶段性检查及验收。

  4.七---十一月份,深入开展各项建设工作。

  6.十二月进行各项工作检查及验收,举办“后示范”建设工作成果成效汇报展示。

  五、保障措施

  (一)机构保障

  1、后示范校建设项目领导小组

  组长:王银亮

  副组长:杨俊卿

  成员:王喜群徐文杨诚纪春

  主要职责:

  (1)负责建设项目的组织领导、协调;

  (2)负责对项目建设中的重大问题作出决定及部署;

  2、项目建设工作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教务处办公室)

  主任:王喜群

  副主任:李选、郭军、李超

  成员:曹彬、戚东海、杨妙玲、专业系主任

  主要职责:

  (1)全面负责建设项目的组织管理和日常事务;

  (2)落实领导小组的决策和决定;

  (3)编制和协调年度建设计划;

  (4)组织项目责任书的起草、签订;

  (5)负责项目建设实施的组织、协调、监督、评估、验收;

  (6)负责项目建设各种制度的制定。

  (二)制度保障

  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制定《彬县职业教育中心后示范校建设项目实施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文件,制定《彬县职业教育中心后示范校项目建设责任书》、《彬县职业教育中心后示范校项目建设管理制度》、《彬县职业教育中心后示范校项目建设绩效考核办法》,明确学校“后示范”建设目标任务,切实加强目标责任管理,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三)机制保障

  1、监督机制

  由学校项目领导小组牵头,组成有教务处、财务处参与的项目监控组,不定期对项目的进展情况进行督查。2、考核奖惩方法

  2、考核奖惩机制

  根据“统一规划、分级管理、责任到人、全程监督、定期考核”的原则,实行校部门(系)二级管理,学校负责总项目的管理和实施,各分项目在学校的指导和管理下,分别负责相应项目的管理和实施。制定《彬县职业教育中心后示范校项目建设绩效考核办法》,构建后示范建设激励机制,结合学校相应的激励约束机制,对各有关部门实行目标检查考核并及时公布结果。充分调动全体参与人员的积极性。

  3、后勤保障机制

  (1)加大人、财、物的投入,科学合理分配人力资源,确保物力供给,充足筹措资金,为后示范建设提供优质保障。

  (2)加强培训指导、及时检查验收充分利用有效时间,进行“后示范”建设工作培训和指导,

                              陕西省彬县职业教育中心

                                  2016.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