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示范校建设过程中,许多问题制约了建设进程和建设质量,而这些问题是学校无法解决的。需要国省从行政角度或法规角度进行规范、倡导。
一、在示范校建设中遇到哪些问题,有什么解决建议?
1、专业课教师严重匮乏
目前县级职教中心大部分教师来自于普教,大多是文化基础课教师,专业课教师很少,导致职业学校教学工作举步维艰,教学改革严重滞后。
建议:政府制定引聘工程技术人员到学校任教的人事调动制度和资金支持。
2、教师培训不切合学校实际。
教师培训机制滞后,国家支持的骨干教师培训,大多为50天到三个月的培训,对专业课教师而言,存在“鸡肋”现象,对基层学校需要将文化课教师转型为专业课教师而言,又存在起步过高现象。对大多数学校讲,派专业课教师参加,代课存在问题,且不适合专业课教师培训需求。
建议:充分利用联办高校和企业的资源,建设师资培训基地,有计划地对教师进行一至两年的培训,缓解专业教师问题。
3、示范校建设资金使用和分配比例限制条件严格,学校申报的资金使用预算大多是按照《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管理暂行办法》(教职成[2011]7号)所要求的比例和用途进行估算,与实际需要相去甚远,没办法落实。
建议:调整资金使用办法,给学校相对的自由,让学校有更多资金使用自主权,根据自己建设和发展的需要使用资金,取长补短,改善薄弱环节,打造真正的示范校。
4、生产性实训与顶岗实习组织比较困难。
实施中往往存在企业因安全生产、实习生产品质量和实习成本等因素不愿意接收问题。如在学校内部进行生产性实习,一是相当一部分学校不具备硬件条件。二是具备硬件条件的存在运行成本高,管理难度大等问题.
建议:政府应出台企校合作优惠政策,鼓励企校联办,特别是对“引企入校”要给予优惠政策,确保校企合作组织教学能健康发展。
二、在示范校建设中,有哪些方面是需要教育部或省教育厅进一步出台政策?在这些方面有什么建议?
1、目前影响职业教育发展的第一要素是无序竞争
由于中职类学校建设审批不严,许多没有办学能力的个人不但成功的玩起了空手套白狼的把戏,而且争取到了国家资金的扶持,造成国家专项建设资金的浪费和招生工作的无需竞争。
2、同一地区相同专业重复建设
由于历史的原因和利益驱动,目前职业学校开设的专业往往多且杂,不能充分体现地方经济特色。(譬如我校煤炭专业开设多年,且已形成规模,可是随着各地经济开发,旬邑、长武、麟游等周边县职教中心也开设了煤炭类专业。
建议:
1、尽快出台相关文件,严控学校审批和专业设置。统筹各校专业设置,扬长避短,避免专业集中庞杂,重复,提倡“一校一品,一校一特色”,鼓励创特色专业,办名牌学校。
2、有效整合职业教育资源,重点专业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紧密结合,避免同一地区,同一专业重复建,反复建设,造成人力、财力、物力的浪费。
3、政府要重点扶植已经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中职学校。随着生源的连年递减,许多中职学校已经名存实亡。若政府出面关闭一部分无发展潜力的学校,整合资源,相邻区域重点设一个学校,这样才会很好的发挥职业教育的真正作用,避免了师资、资金、生源、设备等资源的浪费。
三、示范校验收结束后,示范校应如何总结提升,继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即对示范校如何发挥“后示范”作用的建议是什么?需要教育部有什么相应的政策?
1、打通中高职学校学生升学通道
逐步加大中高职衔接招生计划比例;鼓励中职毕业生免试入读高职院校。
2、支持高职院校与大中型企业面向具有高中生或企业初级工及以上在职员工,开展招工招生一体化改革试点。
3、“后示范”发展时期,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深入、持续地开展中职教育课程改革,和师资队伍的培训工作,真正实现内涵式发展。
4、要做好示范校建设成果的推广、应用工作。
教育部有什么相应的政策:
1、政府应制定政策,以示范学校为轴心加大对周边同类学校进行管理和业务上的指导,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实施兼并政策,以优化、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充分发挥示范校的辐射带动作用。
2、政府应在政策引导、改善中职院校办学环境、重点建设项目投入等方面加大力度。
3、放宽中职院校经营的相对决策权,鼓励中职院校与市场经济经营模式接轨,学制长短结合,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结合,学校独立承担风险与责任。政府经费投入与学校为社会经济和行业发展服务的业绩挂钩,教职工的收入与学校办学收益挂钩。
4、教育部要出台相应的政策加大示范校建设的成果的推广与使用,要对示范校教学成果资源的利用要打破地方保护政策
5、教育部要制订相应的措施激发企业参与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热情,做好校企深层次的合作。督促企业严格执行职业准入制度,将校企合作成果与企业的利益挂钩(对合作好的企业适当减免相应的税收)
四、学校在当前发展中,有什么瓶颈问题,是需要国家或教育部出台相应的政策来解决的?
制约当前学校发展的瓶颈问题最主要是:一体化教师匮乏。缺乏既有熟练专业技术的行家里手,又有丰富理论知识,还熟悉教育心理学知识,能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就业指导的一体化教师。致使学校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先进的培养模式、教学模式、课程改革成果不能深入高效贯彻,毕业生的质量与企业和用工单位的要求相差甚远。
建议:1、政府出台“工程技术人员到学校轮岗任教的人事制度和实施细则”。
在师资队伍建设中,教育部或省厅应出台引进企业技术人员到学校任聘政策,解决非在编教师(外聘教师)职称、待遇、身份问题,有效解决师资问题。
2、教育部应抽调专家、工程技术人员、行业精英组成专家队伍,对各示范校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教学资源库问题进行凝练、完善、总结、提升,使各使各示范校成果既有国家统一标准,又兼顾地方特色。
在线咨询
咨询热线
029-34924119
咨询组:
招生咨询
QQ: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8 彬州市职业教育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2012719号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西安
微
信
公
众
号
手
机
站
二
维
码
视频专区 / VIDEO
资讯详情
示范校建设工作调研报告
作者:
来源:
2014/02/19 12:26
浏览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