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题名称:
行动导向教学在农村职业学校的应用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一)问题提出
1、国际原因:行动导向教学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发达国家逐步形成和发展的职业学校教育教学的理念、模式和方法,九十年代行动导向教学在德国职业教学中得到蓬勃发展,确立了它在职业教学中的主导地位。我们仍在摸索阶段。
2、国内情况:由于社会对职教的歧视和毕业生找工作的困难使职业学校招生困难重重,加之职校学生都是中考落榜生,文化基础差、道德修养不足、纪律观念淡薄使得教师教学比较困难。
3、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的现状
1)课程内容陈旧,教学内容落后于生产实际。
根据调查的结果分析,学生普遍认为:对他们现在工作内容而言,教材的覆盖面比较小,大部分学生(61.3%)都认为课本中只是包含了“一些”当前工作的内容,由此可以看出,当前我们的教材对于职业特点的描述和职业技能(具有鲜明职业特点的知识)表述明显比较少。这一点也同时明显表现在技术实例、企业介绍、技术标准、行业知识等具有鲜明职业特点的内容。根据这几个问题的回答情况,我们认为,我们职业学校的现行课本,还是和企业实际岗位的需求有比较大的距离,不能实现毕业即上岗的目标。即便是近几年我们已经在职业训练、技能化、操作能力、实例教学等方面做出了比较大的努力,但仍然不能满足企业对于工人“即来即用”的要求。
2)课程组织不是从生产实际对学生能力需求分析结果的反映。
在对部分职业学校毕业生进行调查时,认为所需知识从学校学到的毕业生仅占6.9%,认为教材包含现在工作内容的学生仅占8.6%。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结果,一方面有部分学生所从事专业与所学专业不对口,另一方面学校所学知识滞后于社会实际需要,更重要的原因是学校教学采用仍然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与技能的能力较弱,不能有效地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工作实际中。
4、企业用工要求: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正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迫切需要大量具有专业技术工人。
5、学生现状:厌学、逃学、课堂不良行为比较严重。
(二)意义:
解决职业学校学生厌学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生产一线需要的实用性技能人才。
三、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
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强调,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必须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着力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温家宝总理2007年9月7日考察大连时的《讲话》指出:有人把教、学、做看成是三件事,我认为是一件事。只有在做中学才是真正的学,只有在做中教才是真正的教。《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指出: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突出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技能培养,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提高其就业创业能力。所以职业教育必须以市场为导向,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发展需要,为学生就业服务。在这样的背景下,我校提出了“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能力为本位”的办学理念,使我们认识到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能否走出一条符合社会需求有特色的路子,是关系到专业能否发展的大事。
四、理论依据:
(一)建构主义理论
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习不是被动接收信息刺激,而是主动地建构。(强调对学习环境的设计);学习意义的获得,是每个学习者以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新信息重新认识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强调教师的引导)
(二)情景学习理论
知识根植于情境脉络当中,通过参与生活情境中的活动,学习者才能真正掌握知识。((1)真实工作环境;(2)真实工作环境的高度模拟替代;);学习应强调主动操作探究,教学内容应取材于现实生活。学习者在共同体中的主动参与是学习的关键。学习是与群体相互合作与互动的过程,而脱离个体生活的真实环境的学习是毫无意义的,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是形成能力以及社会化的必经途径。
(三)体验学习理论
体验学习是一种过程,而不是结果。教学不是知识的存放,学习不是被动地接受、记忆和重复,学生只有通过质疑、实践才能成为主动发展的主体。体验学习是以体验为基础的持续过程。教育者不仅要传授新的思想,更重要的是要处理或修正学生原有的经验。体验学习是运用辨证法不断解决冲突的过程。体验学习是一个创造知识的过程。
五、课题研究的目标:
1、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学校理论教学、专业技能训练的教学新模式。通过“行动导向”将理论学习与具体任务结合起来,总结出“做中学”“学中做”的一体化教学模式
2、总结出适应农村职业学校特点的教学设计、课堂组织形式。
3、建构有利于教师教学积极性、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有利于学生发挥个性特长、有利于增强学生社会适应性的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模式,
4、逐步开发并形成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结构体系,使学生获得毕业证书的同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形成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双证培训课程体系。
5、通过本课题研究,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专业综合应力,使其不断适应职业变化,缩短“学”和“用”的距离
6、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促进“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重视专业骨干教师的培养。
六、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1、行动导向本土化研究
2、行动导向校本课程建设
3、行动导向教学评价研究
4、行动导向模式下重点建设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5、文化课行动导向教学研究
6、计算机专业行动导向研究
7、机电专业行动导向研究
8、煤炭专业行动导向研究
9、教学设计研究
七、课题研究小组
组长:杨妙玲
成员:李明俊梁云袁荣霞申力任东平
杨经录王燕
课题研究的步骤
1、组织阶段(开题、分配任务)2013年4月6—5月26日
⑴实验班学情调研。
⑵撰写课题立项报告,研究方案,确定课题组成员。
⑶课题组成员的相关理论学习与培训。
⑷各成员撰写学习随笔。
2、实验阶段(课题实践)2013年5月26—12月25日
⑴实验教师开展教学实验。
⑵教学观摩。
⑶总结适合本专业的操作方法。
⑷完善并在系内推广
3、阶段性总结2013年12月26日—2014年6月24日
⑴校内观摩。
⑵分析实验、实训教学进展情况。
⑶对试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讨。
⑷对今后的工作指出建设性意见。
4、总结、反思推广阶段2014年6月25日――11月30日
①认真总结、提炼实验经验成果,撰写研究报告。
②实验活动展示,举办教学评赛,教学成果交流、展示。
③汇编研究成果(论文、案例、研究报告、教学设计、课件等)。
5、总结鉴定,收获阶段2014年12月15日
①总结、申请专家评审。
②组织研究成果鉴定会,请专家考查、论证、验收,进行定性、定质分析。
八、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学习借鉴他人研究成果,找到新的生长点和支撑理论,有针对性地研究方案并指导实践。
2、对比研究法。通过实施行动导向教学的效果对比以及实验班与非实验班的对比,测评工作导向教学模式的效率。
3、问卷调查法。通过编制相关问卷,调查学生的学习现状以及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后学生学习效果的变化。
4、行动研究法。教学实践中深入研究和探讨,不断进行反思、总结、改进,提高研究实效性。
5、个案研究法。通过对个别学生从学习到就业的过程进行跟踪调查,测评工作导向教学模式对学生工作能力培养所起的作用。
九、预期研究成果
专题报告,论文,教学案例,教学反思,多媒体课件、教学设计等。
在线咨询
咨询热线
029-34924119
咨询组:
招生咨询
QQ: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8 彬州市职业教育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2012719号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西安
微
信
公
众
号
手
机
站
二
维
码
视频专区 / VIDEO
资讯详情
行动导向教学”在农村职业学校的应用研究
作者:
来源:
2016/09/18 12:13
浏览量
上一篇:
微课教学设计
彬县职业教育中心机电专业实训、实习大纲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