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在线咨询
咨询热线
029-34924119
咨询组:
招生咨询
QQ:
咨询时间:
9:00 - 17:30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8 彬州市职业教育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2012719号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西安

数字平台 | OA办公 | 资源库 | 家校通 | 数字图书馆 | 证书查询
地址:彬州市泾河新区教育园区 电话:029-34929010(招生办) 34924377(安置办)
邮箱:
157805423@qq.com QQ:157805423 邮编:713500

可信组件
彬州市成人教育中心2023年春季招生简章
彬州市职教中心召开解读《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专家讲座
教育部教育惩戒新规3月1日起实施
彬州市职业教育中心2020年度教育教学年度质量报告
彬州市职业教育中心2021年春季开学报到工作顺利开展
彬州市职教中心关于冬春季火灾防控工作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
彬州市职业教育中心2021年元旦致家长的一封信

视频专区 / VIDEO

开学第一课丨彬州市职业教育中心邀请彬州市检察院开展“以案说法”进校园活动
咸阳市人社局领导莅临彬州市职业教育中心考察工作
彬州市职业教育中心全面开展“讲述立德树人故事 深化五育并举实践”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春节慰问送温暖 真情关怀暖人心丨市教育局领导深入职教中心开展节前慰问活动
彬州市成人教育中心2023年春季招生简章
【喜报】热烈祝贺彬州市职业教育中心张静、郭慧娟老师获得2022年陕西省中职学校“教学能手”称号
喜报 | 热烈祝贺彬州市职业教育中心在2022年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比赛中获奖

资讯详情

彬州市职业教育中心2019年度教育教学年度质量报告

作者:
来源:
2020/05/08 16:49
浏览量

在省市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彬州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下,学校多方筹措资金切实加大教育投入,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深入推进教育改革,加快产教融合,稳步提升教育质量,全力促进培训质量,我校职业教育事业发展水平又上了一个新台阶,现就2019年度教育教学质量报告如下:

一、学校情况

1、学校概况。 学校占地120亩,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设置120个标准教室,100个专业实训室。学校现有教职工244名,在校学生2268名。设有4个专业系,开设机电技术应用、学前教育等10个专业,建有成人教育、煤矿安全技术和汽车驾驶三个培训中心。

一年来学校多次承担大型现场会、省市学生技能大赛赛点工作,扩大了学校的影响力。特别是开展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以来,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在省、市级学生技能大赛及全国职业院校学生技能作品展中取得较好成绩。

2、设施设备。

 学校的教学实训设施设备先进,能满足教学实训需要。目前学校拥有VR实训室、动漫实训室、数控加工实训室、机加实训室、电焊实训室、汽车实训中心、计算机实训中心、电子商务实训中心、学前教育专业(舞蹈音乐美术)实训中心、创客中心等实训室和58个多媒体教室,4个录播教室,一个校园电视台,生均仪器设备9802.2元。生均纸质图书10.6册,校院WiFi全覆盖,便于学生随时学习。

二、学生发展

1、学生素质。坚持面向全体学生,遵循学生发展规律,以学生发展手册为载体,以学生素质积分为抓手,从学生思政教育、心理健康、学风建设、就业教育、班级管理、宿舍管理等日常管理中培养学生自制能力。学生的组织纪律观念逐步增强,思想道德水平不断提升,行为习惯基本规范,文明礼貌状况良好,遵纪守法状况符合要求,诚实守信状况良好,学生的价值观念取向正确,心理素质基本符合要求。学校在对学生的考核中,学生文化课、专业技能课、体质测试、毕业等几方面的合格率分别为:

 

 

2、在校体验。通过对学校四各专业系一至三年级学生随机取样调查,共收回有效查问卷714份,通过数据归类分析,学生对学校教育教学、校园生活、社团活动、校园安全、学校管理等方面的满意度如下:

 

 

3、资助情况。2019学年度,共免学生学费2260人次,共计180、8万元;发放学生助学金435人次,每人1000元,共计43.5万元;精准扶贫扶助学生221人,每人资助1000元,发放扶助资金22.1万元。

4.就业质量。2019年,我校共有毕业生439名,推荐就业毕业生138名,升学301名,直接就业人数135名,就业率达98.2%,对口率达88.4%。

5、职业发展。 学校坚持全面发展的办学思路,把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促进就业创业作为主要培养目标之一,鼓励学生主动进入各自喜欢的实训室实践锻炼,对有创新作品的学生进行大张旗鼓的表彰奖励,以激励学生上进,本年度我校17汽修班学生孟超利用节假日时间用所学知识组装了一辆小汽车,引起了较大的社会反响。

三、质量保障措施

1、专业动态调整。根据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结合学校“十三五”规划,优化我校专业建设的具体目标和任务,新增2个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专业,建设2个市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品牌专业、与高职联合办学新增2个五年制高职专业,各专业制定专业发展计划,明确专业发展远景,以适应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2 、教育教学改革

(1)深入企业调研,完善培养方案。为了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各专业骨干教师深入对口企业进行了深入调研,毕业生跟踪调研,制作调研表格、问询企业工匠、技术人员,全面了解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对人才技能的要求,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认真分析产业发展趋势,明确了各专业面向的职业岗位(群)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初步形成了各专业的人才培养能力需求调研报告。

在初步形成的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我校分系召开了人才培养方案论证会,由专业带头人主讲,邀请更多的行业企业技能人才、知名学校学科带头人等参加,充分论证、严谨制定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使其更科学、更合理。

通过人才需求调研、岗位能力分析、课程体系构建、课程标准制定、以及教学模式改革的基础上,与企业专家共同制定了适合企业岗位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了“654”人才培养模式(即“六融合”,“五对接”、“四合一”)。各专业依据“654”人才培养模式的框架,探索出了切合专业特点的各自的人才培养模式,制定了特色鲜明、完善合理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通过企业调研、专家指导,构建了与职业标准相融合,以岗位能力为主导的课程体系;各专业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开齐开足公共基础课程,将思想政治、语文、历史、数学、外语(英语等)、信息技术、体育与健康、艺术等列为公共基础必修课程,并将物理、化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职业素养等课程列为必修课或限定选修课。

各专业均为三年制,其各专业的总学时数最低均控制在3000学时;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其实践性教学学时均占各专业总学时数50%以上;各专业均安排在最后一学期进行为期6个月的学生顶岗实习。

(2)加强师资建设,促进业务提升。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实施“543工程”。(即:采取5种措施,培养4类教师的3种能力。)学校统一制定了《师资队伍建设实施方案》、《专业(学科)带头人认定标准》、《专业(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评定办法》、《专业(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考核管理办法》等多种制度。采取“一定培养人数、二定认定标准、三定遴选条件、四定具体人员、五定个人规划、六定呈交资料、七定考评制度、八定考评结果”的“八定步骤”,优质高效地完成了师资队伍建设任务。

此外,还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开展多种培训,先后选派多名教师及学校管理层人员利用假期赴省内外企业及知名学校学习;聘请教师教学设计大赛评委来校为全体科任教师进行专题培训;开展校内教学方法改革讲座等多种形式的校内培训。通过各种举措优化了教师队伍结构,打造了一支包含学科带头人、骨干、“双师型”、兼职4种类型为一体的结构合理、战斗力强的教师队伍。

(3)实训基地建设,理实一体教学。加强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并邀请合作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制定实验实训建设(改造)方案,适应人才培养的需求。如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在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根据企业生产最新的工艺要求,建设了汽车实训大楼,建有标准的汽车二级维护站,汽车钣金维修车间、汽车烤漆房,汽车底盘、汽车电路、汽车变速箱检测与维修“理实一体化”教学实训室等,可以实现在校生对以上项目的校内实习教学,教学实训室装有多媒体设备,分为理论教学区及实训教学区,可以进行“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同时汽车实训大楼可承接外来轿车的二级维护、汽车钣金维修、汽车烤漆等维护维修,在校学生在承接外来维护维修工作的同时进行实岗实习,尽快与企业生产零距离接轨。

(4)过程动态监测,改进即时持续。专业建设方面和学校其他方面一样,根据年度目标建设任务,各负责人对每个专业建设的质控点建设数据及时上传,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管理系统动态监测,自动分析,及时反馈或预警,发出预警,各专业带头人、专业系主任、教务处主任、主管教学副校长等相在负责人,及时掌握专业建设的进展情况及年度目标完成情况,及时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完成建设任务,提升建设质量。

(5)在大赛中提高师生技能。2019年3月份我校学生参加陕西省中职学校学生技能大赛,荣获车加工技术、护理技能、动画片制作与VR设计、计算机平面设计4个项目7名选手荣获一等奖,车加工技术,电子电路装调与应用、职业英语、护理技能、计算机平面设计、幼儿园教育活动技能6个项目8名选手荣获二等奖,动画片制作与VR设计、汽车营销、电子电路装调与应用、幼儿园教育活动技能4 个项目5名选手荣获三等奖。安军宝、冯晓、杨建春、张晶、王鹏、魏萌欣6位老师荣获优秀指导教师奖。通过本次省级大赛,我校护理技能项目的3名学生代表陕西省参加了国家级大赛,第一次走出了陕西省,走向了全国。

(6)科研成果突出。一年以来,学校老师承担了县级课题18项、省级课题1项、市级课题4个,教师参加全国中职院校信息化教学能力比赛获二等奖2人,在省级教学能力比赛中4各团队获一等奖,3个团队获二等奖,一年来教师发表论文36篇。

(7)德育工作情况。 学校德育工作以《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等文件为指引,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坚持“稳定为先,学生为本,管理为重,发展为魂”的教育理念,以校园文化建设、音乐出操、军训、激情跑操、经典诵读等为载体,通过“文明礼仪教育正行为,法治教育明纲纪,美化环境造氛围,德育实践活动增活力”等途径,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大力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全面推行素质教育,逐步形成“德育入心,成德于行”的德育工作特色,激发学生兴趣爱好,致力提高学生的精神面貌;以“德育目标具体化、德育内容系列化、德育活动经常化、德育考核制度化”的“四化”要求为重点,加强德育工作的精细化管理;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不断深化和细化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重视班集体建设和班主任队伍建设,开展切合学生实际,行之有效的德育工作,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氛围,为向社会培养输送高素质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8)党建情况。学校重视党的建设工作,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并开展支部“六深入”。把党小组设在系部,深入小组抓考核,建立党员警示常规化,引领党员健康向上;深入教师抓师德,筑牢信仰之基,做四有好教师,抓师德师风,以爱育人;深入班级抓教研,成立党员工作室,组建帮扶教研组,亮岗岗履职,做好校本教研;深入课堂抓教学,更新教育理念,确立课程,细化职业指导,改革评价机制;深入社团抓德育,开拓社团思路,优化育人环境,结合学校专业特色设立实际社团组织,各系共同促进,德育教育贯穿,社团活动更新;深入家庭互动,多渠道家园互动,成长手册增强共识,体现协同育人。

四、校企合作

1、校企合作开展的情况和效果。我校始终坚持“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的办学模式,加强原有企业深度合作,开拓新的合作企业,目前每个专业已新增合作企业至少1个,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各专业已组织骨干力量深入到了这些企业进行岗位能力需求调研,有部分教师已在对口企业进行跟岗实践,部分专业的毕业生已到对口企业就业;下一步将在在校学生顶岗实习、企业人员来校讲课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同时我校成立了由企业、学校负责人、专家和学校专业带头人组成的校企合作领导小组,组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管理机构,形成了规范的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

2、学生实习、见习情况。学校对2019年安置的439名毕业生进行了回访,对宝鸡吉利汽车有限公司、昆山安博教育集团、陕西生益科技有限公司和各幼儿园等22家单位进行了回访,对存在问题,及时进行了处理,并回访学生家长420余人次,大大提升了学生就业稳定率。

从7月份开始,学校安排17级学生参加顶岗实习188名,其中护理专业30名学生在彬州市医院和彬州市中医院实习;矿机专业27名学生分别在徐矿集团和彬长矿业集团下属煤矿实习;计算专业44名学生在彬州市广告公司和北京昊威天丞西安分公司实习;机电专业11名学生在江苏艾思飞精密零部件公司实习;汽修专业30名学生在吉利汽车临海基地实习,每个专业安排有实习指导教师,学校每周安排人员现场检查或电话回访,及时解决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召开实习学生安全培训会4次,实习工作总结会1次。使得实习工作有条不紊开展,确保了学生实习安全。

11月份安排18级计算机专业44名分别赴县内21家广告公司实习,安排18级学前教育专业76名学生到彬州市幼儿园、彬州市公刘幼儿园、彬州市实验幼儿园实习,学校下发了告家长书、与企业、家庭、学校建立了三位一体的管理机制。

3、校企深度合作。学校成立了由企业、学校负责人、专家和学校专业带头人组成的校企合作领导小组,组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管理机构,形成了规范的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

目前每个专业已新增合作企业至少1个,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各专业已组织骨干力量深入到了这些企业进行岗位能力需求调研,有部分教师已在对口企业进行跟岗实践,部分专业的毕业生已到对口企业就业;下一步将在在校学生顶岗实习、企业人员来校讲课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

五、社会贡献

1、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本年度培养技能型上岗人才473人,单招专科136人本科50人,另外,在2019年陕西省中职学生技能大赛中我校31名学生参加了比赛,30名学生获奖,获奖率为96.8%。其中团体一等奖1个,团体二等奖2个,团体三等奖2个;个人单项一等奖3个,单项二等奖9个,单项三等奖5个。2019年咸阳市学生技能大赛中,46名参赛选手获奖,获奖率为100%,王静等8位老师被评为市级优秀指导教师。

2、社会服务。学校始终坚持围绕行业、产业发展需要,加大社会服务工作力度,主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大局。2019年成人教育招生411名,完成培训并毕业310人;煤矿安全技术培训年均3000人次;汽车驾驶培训招生339名,120名学员获取驾驶资格证;精准扶贫培训2610人,次乡村医生培训536人,再就业培训1300人,企业员工培训2015人农民实用技术培训4023人,党政干部培训1600人,餐饮从业人员培训210人。

3、对口支援。学校积极与能源区域职教中心成员学校开展学术交流,技能大赛、教学论坛、联考联赛等活动,分享资源,交流提高,协作共创局面良好。

六、举办者履责

1、办学经费。举办者按照学校实际需要,投入相应经费,确保学校正常健康运行;引导学校产教结合,创收;争取项目资金,支持学校建设2019年学校累计投资学生实训室建设627.75万元;师资培训费36、5万余元。

2、政策措施。彬州市委、市政府严格执行中、省、市职业教育投入政策和国家规定,积极为学校争取项目和各类专项资金,努力改善办学条件。2019年支持学校建成了标准足球场,为学校开展体育运动创造了条件。

七、特色创新

1、强示范---校园文化领先。我们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筑牢教室、宿舍、图书、食堂和网络等思想文化阵地,开展“510”教育工程,即每天操前5分钟集体诵读核心价值观,每晚10分钟微班会,培育践行核心价值观,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学生心,进青年大脑。大力弘扬爱国主义教育旋律,今年庆祝祖国成立70周年,我校师生用青春快闪活动共同唱响我和我的祖国,以此告白祖国、祝福祖国,引起社会各界人士和网友强烈反响。

2、党建引领,立德树人过硬。学校党支部始终落实上级党建工作要求,切实加强支部建设,努力打造过硬团队,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以“四有”(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为标准,培训一支过硬的队伍“构建支部主导,行政跟进,家校联动”的工作机制,以“六自主”习惯(自主行为习惯、自主学习习惯、自主管理习惯、自主健身习惯、自主个性发展习惯、自主创业习惯)培养为载体,以课堂为主渠道,创新“星级评价”模式,开展“道德讲堂”等系列德育活动,党徽照耀学生德育全过程,培养学生“匠心向党”的核心素养。

八、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由于是公办学校,学校没有人事权,多年来教育局分配人员大都是文化课教师,无法适应职业教育专业课教学需要,加上有限的人员数量编制,难以适应学校日益发展的规模的要求,高层次的师资人才因编制所限而难以引进;学校的教师职称结构中,高级职称人数相对偏少;非骨干专业“双师型”教师数量偏低。国培、省培、 市级培训由于受上级分配指标的限制,人数相对比较少。为此通过以下渠道解决:

1、加大校本轮训力度,积极 开展“名师工程”、“蓝青工程”,提高教师教学技能。

2、继续加大教学技能竞赛活动力度,提高教学质量,有计划地开展各种形式、各种级别的技能训练大赛,活跃专业教师的积极性,也在比赛中不断成长。  

3、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 。为适应职业教育的特殊需求,把培养 “双师型”教师作为师资队伍建设工作的重要内容。学校制定双师型教学下企业培训制度,每学年选派专业教师到相关企业进行实践,提高教师的技能操作水平。力争校企合作企业每年接受教师企业实践人数不低于专业教师总数的30%。

4、加强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养,造就一批名教师。 建立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学习成长机制,根据专业未来发展需要,挑选一批具有较好的师德师风,教学科研能力较强又有一定组织能力的教师,作为专业带头人进行重点培养。大力宣传骨干教师的先进事迹,提高骨干教师的知名度,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典型示范和辐射作用。